肾阴和肾阳是中医学藏象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不仅对掌握肾的生理病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面把握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有重要意义。笔者仅将与肾阴肾阳相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总结如下。
肾阴虚和肾阳虚
一、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概念
肾阴,又称袁茵和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源,对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起着滋养和滋润作用。肾阴的这种生理功能就像自然界中的水一样,滋润和灌溉着万物,所以古人把肾阴称为“真水”。肾阳又称元阳,是人体阳气的基础,对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起着温煦和促进作用。肾阳的这种温暖促进就像自然界中的火一样温暖和强化一切,因此古人将肾阳称为“真火”。由于肾阴肾阳皆藏于肾中,故前人有“阴阳之根”“水火之祸”之说。
肾阴肾阳的生理意义和病理变化
古代医家对肾阴肾阳的生理意义有很多论述。例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因此,那些注定死亡的人是水火之家,阴阳之家,精华之海和生死之窦。命门若失财,则五脏俱失,阴阳病无所不在。”后来在《景岳全书》中,他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命门乃元气之根,水火之府。五脏之殷琦不能养,五脏之杨琪不能发。”虽然张的论点是指命门的功能,但肾阴和肾阳的生理意义现在似乎已经得到了非常准确的概括。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来源,所有内脏器官都依赖肾阴液的滋润和滋养;肾阳是人体阳气的基础,所有的内脏器官都依赖于肾阳的温暖和促进。
由于肾阴和肾阳与其他脏腑的阴阳相关,因此它们在人体脏腑阴阳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例如,肾阴不仅滋润和滋养内脏,而且与肾阳有相互关系,还与心、肝、肺的阴有密切关系。
在生理状态下,心与肾之间存在“阴阳相交”和“水火相济”的关系。在这种心肾、水火既济的关系中,肾阴对心阴、心阳的影响至关重要。充足的肾阴(水)可以帮助心阴制约心阳(火),使心火不会过度,进而维持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动态平衡。如果肾阴不足,肾水不能有益于心脏,就会导致心火过旺,从而导致心肾不和的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
肾阴也与肝、肺阴密切相关。在生理状态下,肾阴可以不断补充和滋养肝和肺的阴,以维持肝的藏血、调节放电、调节肺气、调节呼吸、促进气体释放、缓解抑郁和疏通水通道的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肝肺阴不足必然导致肾阴不足;如果肾阴不足,则不能滋养肝肺阴,导致肝肺阴不足。因此,肝、肺疾病持续时间长,且多累及肾脏,形成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证。在治疗中,除了治疗肝脏和肺部疾病外,还应非常注意滋补肾阴。如治疗肝肾阴虚的杞菊地黄丸、治疗肺肾阴虚的百合固金汤等,都是在滋肾水基础上的有效方剂。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常用的补阴方中也含有补肾水的原因。
肾阳的生理意义不同于其他器官的阴阳。肾阳除了温煦肾阴,维持藏精、纳气、控水的功能外,几乎与人体所有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密切相关。例如,人体的水液代谢是由许多脏腑的合作完成的,而肾具有化气、促进水循环和控制两个器官开合的功能,因此肾控制水,是脏水。肾主水的各个方面都是通过肾中阳的温煦和气化来实现的,因此温补肾阳以活化水是治疗水肿疾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脾胃是主创官,是食物摄取、消化、吸收和运输的中心。然而,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功能必须依靠肾中阳的温暖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肾中的阳气不足以积聚脾土,就会导致脾失去健康,然后就会出现饱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腹泻(腹泻)等消化、吸收和运输食物的障碍。许在阐述这一病机时曾形象地指出:“肾气怯,真元弱,食之不能消化。比如大锅里,各种米饭都有,没有火力。饭虽终日不熟,如何转化?(《普济技能方》)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饱胀、消化不良和腹泻,并据此设计了申思丸,用于治疗脾肾阳不足引起的“五泻”。
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病症,这个中药处方补肾效果显著:
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的院内专方制剂——肾合胶囊
用于治疗男女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亏虚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1.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强肾。
2.补肾精、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通过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序渐进。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数味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从根源处解决病症。
肾合胶囊是北京市崇文中方中医院专家根据中医治本理念,联合研制的一种治疗肾阳虚证的医院专用制剂,其疗效已得到业界的肯定和患者的广泛欢迎。肾合胶囊是经过多名权威名老中医多年临床实验结果,用肾合胶囊可降低以后10-20年里尿毒症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