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双侧颈动脉斑块
老公体检发现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是差不多四五十岁人才会有的医生认为大概率是遗传性高血脂症,胆固醇代谢出现了问题,所以单靠饮食和运动很难下降需要打针降指标。
在从没有吃过降脂药和全面控制饮食的情况下,我仍然希望有别的解决办法,所以决定去阜外听一下专家意见
挂了阜外特需门诊的号,两次诊疗党主任也认为大概率是遗传性的,但是建议先吃药。看病前我也查了很多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党主任的意见是低密已经很高而且有较大斑块了,需要吃药控制斑块生长
特需门诊的号真的很方便,不需要等但是第一次去还是有些不了解
我俩还是怕副作用,所以决定还是不吃,全面控制饮食+运动尝试一个月后续更新每日餐食
和老公在阜外折腾完两次特需门诊后,我俩抱着病历本坐在医院长廊缓了半小时。党主任那句"斑块像水管里的水垢,现在不控制,以后堵了就麻烦了"在脑子里嗡嗡响。虽然知道他说得对,但一想到要长期吃他汀,网上说的肌肉疼、肝功能异常这些副作用还是让人发怵。
"要不咱们先试一个月?"我戳着手机里的食谱APP,"网上说燕麦麸皮能刮油,我每天给你煮降脂茶……"老公盯着走廊里"心血管健康科普"的易拉宝,斑块示意图上的红色血栓像团刺眼的火焰。最后我们决定,先不吃药,严格执行"苦行僧计划":戒掉所有外卖,每周四次健身房,连食用油都换成橄榄油喷雾。
然而三周过去,复查结果像盆冷水浇下来——LDL-C只降了0.2,颈动脉斑块尺寸纹丝不动。党主任看着报告直摇头:"遗传性的就像基因里带的定时炸弹,光靠毅力炸不碎啊。"这时我忽然想起同事提过北京中方中医院,说那里有个老中医调理代谢病挺有一套。
第二天我特意避开午休时间,揣着阜外的检查单溜到中方中医院。这家医院藏在胡同深处,灰砖墙上爬满紫藤,挂号处还保留着老式的铁夹子病历本。和阜外特需的微信预约不同,这里得打电话登记,我攥着老人机在走廊里等了二十分钟才轮上号。
接诊的刘大夫七十多岁,把完脉又拿小电筒照我舌头:"舌苔厚腻,肝脾失和啊。"他拿着颈动脉超声报告看了半天,突然用钢笔在斑块位置画了个圈:"血瘀成斑,得先通脉。"开方时特意叮嘱,"每天用山楂、决明子煮水代茶,再配合耳穴贴压。"
现在每周二下午成了我们的"中医时间"。针灸科在三层小楼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艾草香里。老公最怕的拔罐,拔完居然说肩颈轻松不少。刘大夫还教了我们穴位按摩,说每天按足三里能健脾化浊。最近复查血脂,虽然指标没大跳水,但头晕的症状确实轻了,老公的颈动脉超声显示斑块表面变得光滑些。
两个医院跑下来,感觉像在走平衡木。阜外像严厉的班主任,拿着化验单敲黑板划重点;中方中医院则像慈祥的老中医,慢条斯理地调着身体这台老机器。最近和病友交流,发现不少人都在中西医结合,党主任听说我们在喝中药,还特意叮嘱别和西药冲突。现在冰箱里分层明确:上层是阜外开的阿司匹林,中层是刘大夫配的中药汤剂,最下层塞满糙米和藜麦。
这周末打算再去做个复查,要是斑块稳定了,或许能说服党主任让我们继续"中西医结合"的试验。毕竟身体这台精密仪器,有时候还真不能单靠说明书来修。